整合基因组与转录组的AMT基因泛癌生物信息学分析
DOI:
CSTR:
作者:
作者单位:

1.皖南医学院;2.皖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

作者简介:

通讯作者:

中图分类号:

基金项目:

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;皖南医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


Author:
Affiliation:

Fund Project:

  • 摘要
  • |
  • 图/表
  • |
  • 访问统计
  • |
  • 参考文献
  • |
  • 相似文献
  • |
  • 引证文献
  • |
  • 资源附件
  • |
  • 文章评论
    摘要:

    目的 通过泛癌分析系统揭示AMT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,评估其作为肿瘤诊疗中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潜力。方法 基于TCGA、GTEx等公共数据库,整合多组学数据,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、差异表达分析、生存分析、功能富集、免疫微环境评估及药物敏感性预测等方法,系统研究AMT在33种肿瘤中的表达模式、突变特征、临床相关性及其与TMB、MSI和免疫浸润的关联。结果 AMT在13种肿瘤中低表达,其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等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相关(P<0.001),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、年龄及性别等临床特征相关(P<0.05)。分子机制上,AMT表达与TMB、MSI评分呈癌种特异性关联。免疫微环境分析揭示AMT高表达与活化的免疫细胞负相关,而与静息态免疫细胞正相关。功能富集表明AMT参与细胞周期调控、代谢重编程和DNA损伤修复通路。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出12种与AMT表达正相关的治疗药物(P<0.05),并预测氯米芬等4种潜在靶向药物。突变谱分析显示AMT在泛癌中以错义突变为主,主要富集于GOV_1_T结构域。蛋白质互作网络发现AMT与叶酸代谢酶(MTHFD2、SHMT2)密切关联,且共表达基因NICN1在10种肿瘤中具有预后价值。结论 AMT在泛癌中具有显著的表达特征与临床预后相关性,具备作为预后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,为癌症精准诊疗提供新策略。

    Abstract:

    参考文献
    相似文献
    引证文献
引用本文
相关视频

分享
文章指标
  • 点击次数:
  • 下载次数:
  • HTML阅读次数:
  • 引用次数:
历史
  • 收稿日期:2025-09-20
  • 最后修改日期:2025-10-12
  • 录用日期:2025-10-16
  • 在线发布日期:
  • 出版日期:
文章二维码